三味冰淇淋

Handler私房菜

字数统计: 4k阅读时长: 15 min
2023/04/14

首先,这篇文章会讲什么?

Android中的Handler机制,也被称为消息循环机制。它是干什么的,它由哪些东西组成,它是怎么运作的,以及面试会被怎么问。我尽力保证,通过这篇博客,配合给出的推荐文章,面试时handler相关问题就会是你的加分项。

我试着以最简单的语言去讲述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,但这样难免出现不好理解的情况,这种时候就只能自己去搞明白了。

Let’s go then.

Handler是做什么的?

手机上一切你能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系统去绘制的,如果多线程下,每个线程都可以绘制ui,会出现多个线程同时绘制同一个ui的不可控情况,这是不可接受的。

那我们为什么不加锁呢?

太慢。UI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绘制出来。

Handler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它让UI统一在主线程,有序的一个个绘制。具体来说,子线程通过持有主线程Handler的引用,使用主线程Handler进行UI绘制任务,实现子线程向主线程通信进行UI绘制。

听不懂?没关系,先往下看。

Handler机制成员

在了解Handler的运作原理之前,先来看看是什么在支撑着整套系统。

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,我想要提醒您,就像接下来要讲的几个类支撑起了Handler机制一样,不要忘记是劳动人民支撑起了一切,

在这个部分,我会将整套消息循环机制比作一个流水线工厂,帮助尚未入门的我们更好理解各部分的作用。

现在想象一个工厂,有一个或多个窗口,将原材料放在一个盒子里从窗口送进去,这些盒子会被送到同一个传送带上,然后依次被同一个加工机器加工,最后被送回原窗口。

  1. Handler。作为冠名整套机制的类,Handler就像这个工厂的窗口一样,往里面送入原材料,就会被加工好后送出来,再进行一系列的操作。
  2. Message。流水线中的原材料不尽相同,但会被装在统一样式的盒子里。Message就是负责承载这些原材料的盒子。
  3. MessageQueue。一开始说到这些装着原材料的盒子会被送到同一个传送带上,MessageQueue就是这样一个传送带,从它的名字上(消息队列)也能看出,这些Message会被送到这里来一个个被处理。
  4. Looper。最后,传送带上的盒子(Message)会一个个被这台叫Looper的机器取走,加工,最后送回到它们被送进来的窗口。一条消息的循环就此完成。

文字难免抽象,看看图。

cooperationg

既然如此,我们只需要把主线程的窗口广而告之,所有子线程(再想象一下,这个流水线以外有许多工人,他们负责往窗口里送东西)就都可以通过向主线程的窗口里送消息了。也就是说,子线程可以向主线程通信,让主线程按照子线程的想法修改ui了。

Handler运行原理

到了问题大头了,有了Handler机制的概念,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?

我想把重心放在Handler的原理上,但如果你连见都没见过这套机制在代码上要怎么使用的话,光听原理可能有点空中楼阁。所以我随便搜了一套代码,来展示Handler机制的使用。

(这套代码为了好看,我把它改的不太好运行,所以不要尝试跑它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public class HandlerAddThread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{
private Button mButton; //一个要改变UI的按钮
private Handler mHandler; //主线程Handler

@Override
protected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 {
super.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);
setContentView(R.layout.activity_handler_add_thread);

mButton = findViewById(xxxx);

//实例化主Handler
mHandler = new Handler(Looper.getMainLooper())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(Message msg) {
super.handleMessage(msg);
//根据Message中的内容执行不同逻辑,比如改变mButton的文字
if(msg.what==1) mButton.setText("文案1");
else mButton.setText("文案2");
}
};

//开启一个子线程
CustomChildThread customThread = new CustomChildThread();
customThread.start();

//子线程,用于处理耗时工作
public class CustomChildThread extends Thread {
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 {
//通过让线程睡眠一秒,来模拟一个长耗时的任务
Thread.sleep(1000);
//现在长耗时任务完成了,我们想通知主线程要去修改UI了
//在子线程中创建一个消息对象
Message childThreadMessage = new Message();
childThreadMessage.what = 1;
//将该消息放入主线程的消息队列中
mHandler.sendMessage(childThreadMessage);
//最后主线程Handler会处理这个Message,发现Message.what==1,
//于是把按钮的文字改为"文案1"
}
}
}

现在,让我们再来看看谷歌到底是怎么实现这一套充满美感的机制的。(当我们说完postDelayed()方法后,你一定会明白为什么我说它”充满美感”)

Message

这里把Message放到第一个讲,是因为Message当中所有的属性都不依赖于别的类。换句话说,它只负责承载信息,而不实现功能。 不论是Handler,MessageQueue,还是Looper,他们实现的很多功能都要靠Message内部的属性实现。这里列出一些Message的属性,并简单解释一下它们都是做什么的。

如果你在Android Developer的官网上查找Message,会发现官网上Message的属性比起下面列出来的少了一些。事实上,官网只提供了对开发者可见的字段,但既然我们需要理解原理,自然不能止于这些。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,为什么不试着翻翻源码呢?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// 用户自定义,主要用于辨别Message的类型
public int what;
// 用于自定义存储一些整型数据
public int arg1;
public int arg2;
// 可放入一个可序列化对象
public Object obj;
// Bundle数据
Bundle data;
// 以下对开发者不可见
// Message处理的时间。从系统开机开始算起
public long when;
// 记录这个Message是由哪个Handler发出的
Handler target;
// 当Message被处理后自定义的Runnable行为
Runnable callback;
// 指向MessageQueue中下一个Message
Message next;
......

这部分比较好理解,要注意的都写在上面了。了解Message的内部结构,对于后面部分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,比如其中的when,target,next,都是后面某些问题的答案。

我们在开头提到,Handler机制又称消息循环机制。那么现在消息有了,循环在哪呢?所以官方建议使用Message.obtain()方法去获得一个Message,而不是直接new一个,使用完之后再调用recycle()方法回收Message。上面那段代码对于Message的获取其实是不恰当的。

MessageQueue

接着来看看将消息排成一列的流水线:MessageQueue,看看它有什么行为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。

MessageQueue的数据结构也不算复杂,甚至我们只需要讲一个属性,和两个方法。

一个属性:Message mMessages;

这个属性指向当前队头的第一个消息。所以,是的,MessageQueue其实并不是一个队列,它只维护第一个Message,后面的靠Message.next属性一个一个往后指。

什么情况,就看一个属性?是的,就看一个。其余属性基本都是负责某些功能的具体实现,主要是IdleHandler,Native阻塞机制,和同步屏障机制。这些在后面都会提及,吧。

两个方法:出队next()和入队enqueueMessage()

1
2
3
Message next() {
final long ptr = mPtr;
.....

等等等等,别一言不合就上代码,让我先来试着简述一下。在队列里,next()方法会用一个死循环去调用队头的Message,如果这个Message的when属性,也就是这个Message应该被处理的时间,还没到的话,系统就会设置对应的堵塞时间去堵塞进程,最后进行一系列的处理(主要是和IdleHandler相关的)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Message next() {
...
// 阻塞时间
int nextPollTimeoutMillis = 0;
for (;;) {
if (nextPollTimeoutMillis != 0) {
Binder.flushPendingCommands();
}
// 阻塞对应时间,(-1代表永久堵塞)
nativePollOnce(ptr, nextPollTimeoutMillis);
// 对MessageQueue进行加锁,保证线程安全
synchronized (this) {
final long now = SystemClock.uptimeMillis();
Message prevMsg = null;
Message msg = mMessages;
...
if (msg != null) {
if (now < msg.when) {
// 下一个消息还没开始,记录需要堵塞的时间
nextPollTimeoutMillis = (int) Math.min(msg.when - now, Integer.MAX_VALUE);
} else {
// 获得消息且现在要执行,标记MessageQueue为非阻塞
//注意!!该mBlocked值为全局变量,在需要堵塞的场景下该值会被设为true(相关代码牵扯到IdleHandler的内容故省略)
mBlocked = false;
// 链表操作
if (prevMsg != null) {
prevMsg.next = msg.next;
} else {
mMessages = msg.next;
}
msg.next = null;
msg.markInUse();
return msg;
}
} else {
// 没有消息,进入阻塞状态
nextPollTimeoutMillis = -1;
}
...
}
}

有一点长,但其实也好理解。从队列里拿出第一个Message,看现在到不到时间执行,到时间就返回这个Message,不到时间就堵塞等待。

注意到当堵塞时间为-1时,代表着永久堵塞。那么为什么怎么做呢?什么时候唤醒呢?接着看。

说完出队的方法,再来看入队的enqueueMessage()方法。入队方法有两个参数,实际的写法是:enqueueMessage(Message msg, long when)。从参数名上也很容易看出来一个是要入队的消息,一个是Message应该被处理的时间。前文的Handler使用方法demo中,Handler去发送消息的sendMessage()方法,最后实际上调用enqueueMessage()方法去入队消息。

还是先简述一下入队方法的逻辑。根据Message的处理时间,也就是when属性,去从头遍历消息队列,找到这个消息应该插入的位置插进去,确保整个消息队列中的消息是按处理时间排序的。再看线程是否阻塞,阻塞的话就唤醒线程。这就对应了前面说的无限阻塞的场景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boolean enqueueMessage(Message msg, long when) {
...
// 对MessageQueue进行加锁
synchronized (this) {
...
// 标记Message正在被执行,将消息需要被执行的时间赋给Message.when(在此之前该属性为空)
msg.markInUse();
msg.when = when;
// 用p记录当前队列头
Message p = mMessages;
boolean needWake;
// 判断是否需要唤醒MessageQueue
// 如果有新的队头,同时MessageQueue处于阻塞状态则需要唤醒队列
if (p == null || when == 0 || when < p.when) {
msg.next = p;
mMessages = msg;
//正如前文所说,mBlocked是全局变量,出队方法会改变这个变量的值。true代表正在阻塞,则需要唤醒。
needWake = mBlocked;
} else {
...
// 根据when找到插入的位置插入
Message prev;
for (;;) {
prev = p;
p = p.next;
if (p == null || when < p.when) {
break;
}
...
}
msg.next = p;
prev.next = msg;
}
// 如果需要则唤醒队列
if (needWake) {
nativeWake(mPtr);
}
}
return true;
}

其实写到这里,我感觉有点背离初心。将四个组件分开来讲我认为是不好的,这样虽然更有条理也更容易消化,但我更想要做一个Handler机制的串讲。可能这一部分得到后面面试的部分才能实现了,如果各位看官也觉得有点不成体系的话,建议先跳过具体的代码部分,通过我的简述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,把细节问题留到最后回头看。

Looper

Looper的部分更好理解,关键方法也不多。正如前文所说,Looper负责不断从MessageQueue中不断取出Message,要注意的是每个线程有独立的Looper,主线程的Looper会自动准备好,而在子线程中要使用自己的Looper的话则需要调用Looper.prepare()方法初始化一个。

Looper.prepare()源码,简单看一下就行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static final ThreadLocal<Looper> sThreadLocal = new ThreadLocal<Looper>();

public static void prepare() {
prepare(true);
}

// 最终调用到了这个方法
private static void prepare(boolean quitAllowed) {
if (sThreadLocal.get() != null) {
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("Only one Looper may be created per thread");
}
sThreadLocal.set(new Looper(quitAllowed));
}

顺便看一下Looper的构造方法。这个构造方法会同时new一个MessageQueue,并绑定当前线程。

1
2
3
4
private Looper(boolean quitAllowed) {
mQueue = new MessageQueue(quitAllowed);
mThread = Thread.currentThread();
}

就像发动机需要点火来启动一样,一个Looper初始化完成后还需要调用Looper.loop()方法去启动这个Looper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public static void loop() {
// 获取当前线程的Looper与MessageQueue
final Looper me = myLooper();
final MessageQueue queue = me.mQueue;
...
for (;;) {
// 用一个死循环去不停获取消息队列中的消息
Message msg = queue.next(); // 可能造成线程堵塞
...
try {
// 调用Message对应的Handler(target属性)处理消息
msg.target.dispatchMessage(msg);
...
}
...
}
}

我把所有其余的代码都删了,只留下核心的方法,是不是难以相信的清爽?原来这么简单,就是在一个死循环里不停的获取Message,再分发到对应的Handler去处理。就是这么简单!

Handler

终~~~~~~~于,来到了最后的大哥,Handler。前文讲的三个组件主要是在后台默默无闻的工作着,与程序员打交道最多的还是Handler。我们用Handler去操作Message,来实现线程之间的跳跃与交流。

注意到创建Handler时必须显示指明对应的Looper,如:

1
Handler handler = new Handler(Looper.myLooper())

对于Handler的操作主要是发送消息处理消息,我们先从发送消息讲起。

发送消息的部分我不打算放代码上来了,主要是调用链比较长,每个函数内容又不多,建议参考源码。

发送消息最常使用的方法为sendMessage(Message msg)post(Runnable r),一个是直接发送消息,一个是讲Runnable包装进Message后发送。实际上这两个函数都是调用sendMessageDelayed(Message msg, long delayMillis)。这个函数从名字上可以看出,是实现延迟发送的功能,希望消息在delayMillis的时间后被处理。而前面两个函数既然没有说希望延迟多久发送,自然将delayMillis设为0就行了。在此之后会调用sendMessageAtTime(Message msg, long uptimeMillis)函数,在此之前的delayMillis会被加上系统的开机时间,从“希望延迟的时间”转变成“会被处理的时间”后发送给MessageQueue,消息队列再调用前文说过的enqueueMessage(Message msg, long when),消息最后被发送到消息队列里。

最后整理一下调用链:sendMessage(Message msg)/post(Runnable r)->sendMessageDelayed(Message msg, long delayMillis)->sendMessageAtTime(Message msg, long uptimeMillis)->enqueueMessage(Message msg, long when)

处理消息的部分显得不那么重要,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哪一层去处理消息队列下发回来的Message。一段源码,一张图可解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public void dispatchMessage(@NonNull Message msg) {
if (msg.callback != null) {
handleCallback(msg);
} else {
if (mCallback != null) {
if (mCallback.handleMessage(msg)) {
return;
}
}
handleMessage(msg);
}
}

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Callback(Message message) {
message.callback.run();
}

很简单,以*Message.callback(也就是post方法传进去的runnale对象)->Handler.callback->Handler.handleMessage()*的顺序一层层往下看,哪一层不为空就执行哪一层,流程图如下。

图源网络,侵删致歉


终~~~~~于,四大类都讲完了,虽然我自认为已经用了很简单的文字去讲述这些内容,但付出的精力和最后产出的效果好像都不尽人意。也许以后要重新思考一下博客产出的方式,能够输出一些内容,又兼顾到自身的精力限制。说白了还是太懒TT

至于前面一再说过的,我认为能称为亮点的,“面试会怎么问”的部分,我决定暂时搁置了。现在确实精力不够,等到后续我的面经整理完了,再把相关的部分更新上来。

好难呀,共勉。

原文作者:Dath Chou

原文链接:https://harlequinicecream.com/2023/04/14/handlerMenu/

发表日期:April 14th 2023, 12:36:31 am

更新日期:October 24th 2023, 12:51:51 am
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,图转侵删致歉。

CATALOG
  1. 1. Let’s go then.
  • Handler是做什么的?
  • Handler机制成员
  • Handler运行原理
    1. 1. Message
    2. 2. MessageQueue
    3. 3. Looper
    4. 4. Handler